一、中国国际“互联网+”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
1.大赛介绍
中国国际“互联网+”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是由李克强总理提议举办、教育部等十二部委和地方省级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创新创业赛事。旨在落实党中央、国务院提出的“大众创业、万众创新”的重大部署,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,引领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范式深刻变革,推动形成新的人才培养观和新的质量观。
2.参赛类别
(参考第八届中国国际“互联网+”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)
高教主赛道:
(1)本科生组:创意组、初创组、成长组
(2)研究生组:创意组、初创组、成长组
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:
公益组、创意组、创业组
职教赛道(我校不参加):
创意组、创业组
萌芽赛道(我校不参加)
产业命题赛道
3.参赛组别
高教主赛道:
新工科类、新医科类、新农科类、新文科类
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:
“互联网+”现代农业、“互联网+”制造业、“互联网+”信息技术服务、“互联网+”文化创意服务、“互联网+”社会服务
职教赛道:
创新类、商业类、工匠类
4.大赛官网
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:https://cy.ncss.cn/
5.作品提交截止时间:4月下旬
6.机械学院比赛通知群
二、第十六届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暨第十八届全国“挑战杯”竞赛
1.大赛介绍
“挑战杯”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、中国科协、教育部、全国学联主办的一项具有导向性、示范性和群众性的全国性竞赛活动,被誉为中国大学生学术科技的“奥林匹克”,同时也是与一流大学建设直接关联的三大创新创业竞赛之一,“挑战杯”竞赛在中国共有两个并列项目,一个是“挑战杯”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(小挑);另一个则是“挑战杯”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(大挑)。这两个项目的全国竞赛交叉轮流开展,每个项目每两年举办一届。
2.参赛类别
参赛课题必须要有现实意义,符合社会需求,应多关注社会、民生等热点问题。竞赛内容分为三个方面:
①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
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主要是涉及机械与控制、信息技术、数理、生命科学及能源化工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论文。自然科学论文的作者仅限本科生。
②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
哲学社会科学类支持围绕发展成就、文明文化、美丽中国、民生福祉、中国之治和战“疫”行动等6个组别形成社会调查报告,也可以按照哲学、经济、社会、法律、教育、管理6个学科报送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。
③科技发明制作
科技发明制作类分为A、B两类:A类指科技含量较高、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;B类指投入较小,且为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。
3.参赛组别:
①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
②哲学社会科学类
(含哲学、经济、社会、法律、教育、管理)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
③科技发明制作类
科技发明制作细分为两小类,A类指科技含量较高、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;B类指制作投入较小,对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、小制作。科技发明制作类具体的组别是:
A、机械与控制(包括机械、仪器仪表、自动化控制、工程、交通、建筑等)
B、信息技术(包括计算机、电信、通讯、电子等)
C、数理(包括数学、物理、地球与空间科学等)
D、生命科学(包括生物学、农学、药学、医学、健康、卫生、食品等)
E、能源化工(包括能源、材料、石油、化学、化工、生态、环保等)
4.大赛官网:https://www.tiaozhanbei.net/
5.作品提交截止日期:3月1日前
6.机械学院比赛通知群
供稿人:机械学院科创中心、王维芳